4月3日,省部共建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副主任、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傅向东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路铁刚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丁艳锋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金危危教授、南开大学王宁宁教授、河北农业大学申书兴教授、马峙英教授、李存东教授,河北省科技厅科技平台与基础研究处副处长张小林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实验室副主任李存东教授主持。
实验室主任申书兴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领导出席会议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实验室在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团队建设、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马峙英重点从研究成果与重要进展、人才培养与学科引领、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科学传播与社会服务、2023年重点工作等方面汇报了实验室2022年度工作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骨干张艳教授、马卫教授分别就《棉花抗黄萎病遗传调控与种质创新》和《大白菜叶球形成的奥秘》作了汇报。学术委员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在科学研究进展、研究方向凝练、人才队伍建设、开放合作交流、实验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对实验室的使命定位、高质量发展以及创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刘旭院士指出,实验室要在保障河北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探索两年三熟的绿色种植模式;要提升实验室综合能力,整建制推进、以整县或乡镇推进作物生产能力的提升,形成生产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方式;在农业生产上,要瞄准全程机械化、全程服务化、全程智慧化的发展方向,结合企业订单,重点发展棉花产业,从田间地头直达龙头企业生产线;加大领军人才的引育力度,发挥好领军人才的带动作用;要转变和拓宽开放思路,委派青年科研骨干到其他科研院校进行研究,接受合作单位的指导,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张小林代表省科技厅对实验室创新体制机制、未来重组、拓展科普功能以及专项支持经费使用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
申书兴表示,要落实好各位专家就实验室建设运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023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实验室要强化“挂图作战”“对表推进”,深化落实“国家重点实验室+”矩阵式创新体系,建大平台、组大团队、争大项目、出大成果,致力于解决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要坚持立地顶天,聚焦种业、节水农业、智慧农业、优质农产品供应等产业急需,将实验室基础研究成果与先进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推动全产业链融通创新。认真贯彻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新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开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学校高层次引进人才、小麦育种专家张爱民教授,科学技术研究院及实验室负责人、PI、科研骨干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