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规章制度 > 正文
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发布时间:2020-05-2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性灾害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维护实验室正常运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验室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实验室安全事故是指实验室内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的事故、事件。

第三条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要及时采取人员避险措施;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优先进行人员抢救,同时注意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

2.把握先机,快速应对。对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各功能研究室、创新团队要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到位,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二次伤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事故发生后,各功能研究室、创新团队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分工负责,相互协作。

4.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常态下的隐患排查、风险评估、事故预警、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等工作。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是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实验室主任担任,各方向带头人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负责检查督促实验室安全事故预防措施落实情况;负责现场急救的指挥、处置和与上级联络、汇报工作。

第三章 预防、预警及响应

第五条 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做好预防、预警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故发生:

1.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完善预防、预警机制,开展风险评估分析,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管理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开展实验室事故应急演练,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实战能力;

3.重视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发现从事生物、辐射等相关实验的人员出现感染或受到伤害情况,应立即报告、处置。

第六条 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响应。实验室值班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得知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后,须立即按照应急响应程序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和人员被困与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它应对措施;报告人姓名、联系方式、所属功能实验室和所属创新团队。

第七条 发生事故和险情的应急响应。现场人员应迅速研判事故等级,并根据事故级别启动对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全力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1.造成人员死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应对措施,第一时间通知学校主管领导和当事人家属;应协助保护好现场,由公安机关取证并由法医出具“死亡鉴定书”;同时向上级应急领导机构和主管部门汇报情况,请求指示和援助,并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应急机构通报情况,寻求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和资源支持。

2.造成人员伤害的严重安全事故应对措施,第一时间将受伤人员护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救助。同时向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请求指示,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情况。

3.应急处理联系电话:

安全工作处(24小时值班电话):7521110  7528110

火警:119

急救:120

公安:110

第四章 一般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八条 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一般处置办法。

1.立即关闭机械设备,停止现场作业活动。

2.如遇人员被机械、墙壁等设备设施卡住的情况,立即向消防部门和安全工作处报警执行解救办法,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

3.将伤员放置到平坦的地方,实施现场紧急救护。对轻伤员,应经预处理后再送医院检查;对重伤员和危重伤员,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抢救。若出现断肢、断指等,应立即用冰块等将其封存,封存物与伤者一起送至医院。

4.查看周边其他设施防止因机械破坏造成的漏电、高空跌落、爆炸现象,防止事故进一步蔓延。

第九条 发生病原微生物、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一般处置办法。

(一)病原微生物

1.若病原微生物泼溅在皮肤上,立即用75%的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

2.若病原微生物泼溅在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然后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在第一时间保证立即就医;

3.若病原微生物泼溅在衣物、鞋帽上或实验室桌面、地面,立即选用75%的酒精、碘伏、0.2-0.5%的过氧乙酸、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等进行消毒。

(二)危险化学品

1.若有毒、腐蚀性化学品泼溅在皮肤或衣物上,应迅速解脱衣物,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再根据毒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

2.若有毒、有害物质泼溅或泄漏在工作台面或地面,应立即穿好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等进行必要防护。泄漏量小时,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条件下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进行处理,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弃物处理场所处置,残余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稀释;

3.若发生易燃、易爆化学品泄漏,则泄漏区域附近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事故严重时,应立即设置隔离线,并通知附近人员撤离,同时报告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

(三)其他

若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刺伤、金属锐器损伤,解剖感染动物时操作不慎被锐器损伤等,应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挤出伤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碘伏)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伤口),在经过简单处理后,第一时间向相关负责人汇报情况并保证及时就医。

第十条 发生化学灼伤事故的一般处置办法。

1.强酸、强碱及其它一些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发生这些化学灼伤时,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分别用低浓度的(2%—5%)弱碱(强酸引起的)、弱酸(强碱引起的)进行中和。处理后,再依据情况而定,作下一步处理。

2.溅入眼内时,在现场立即就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冲洗时,眼睛置于水龙头上方,水向上冲洗,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切不可因疼痛而紧闭眼睛。处理后,再送眼科医院治疗。

第十一条 发生中毒事故的一般处置办法。

1.吸入中毒。若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应立即启动排气装置将有毒气体排出,同时打开门窗使新鲜空气进入实验室。若吸入毒气造成中毒,应立即抢救,将中毒者移至空气良好处,使之能呼吸新鲜空气,同时送入医院就医。

2.经口中毒。要立即刺激催吐(可视情况采用0.02%—0.05%高锰酸钾溶液或5%活性炭溶液等催吐),反复漱口,立即送入医院就医,并时刻跟踪中毒患者的救治情况,直至脱离危险为止。

3.经皮肤中毒。将患者立即从中毒场所转移,脱去污染衣物,迅速用大量清水洗净皮肤(粘稠毒物用大量肥皂水冲洗)后,及时送入医院就医。

第十二条 发生爆炸事故的一般处置办法。

1.实验室爆炸发生时,实验室人员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必须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

2.所有人员应听从现场指挥,有秩序地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它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

3.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安排抢救工作和人员安置。

第十三条 发生火灾事故的一般处置办法。

1.若发生局部火情,应针对燃烧物种类采用适当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并同时向保卫处报警。

2.若发生大面积火灾,实验人员已无法控制,应立即报警,通知所有人员沿消防通道紧急疏散。同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向本单位领导报告,有人员受伤时,立即向医疗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3.人员撤离到预定地点后,应立即组织清点人数,对未到人员尽快确认所在的位置。

第十四条 发生触电事故的一般处置办法。

1.应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

2.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就地仰面躺平,禁止摇动伤员头部。

3.检查触电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若呼吸停止或心脏停跳时,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摩,并尽快联系医疗部门救治,时刻跟踪伤者救治状况直至脱离危险为止。

第十五条 发生仪器设备故障事故的一般处置办法。

1.若仪器使用中发生设备电路事故,须立即停止实验,切断电源,并向仪器管理人员和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如发生失火,应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得用水扑灭。如火势蔓延,应立即向学校保卫处和消防部门报警。

2.仪器使用中的容器破碎及污染物质溢出,立刻戴上防护手套,按照仪器的标准作业程序关机,清理污染物及破碎玻璃,再对仪器进行消毒清洗,同时告知其他人员注意。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施行,由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关闭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